青玄心语:太一之性(见地)
什么是见地?镜心道长说,见地就是见道,心性中现太一之性。
通常我们讲的太一修心三部曲,就是见地、修证、行愿。就像前文说的,内修心性,外应天尊。
见地要见道(太一之性),见道就需要有般若大智慧,见道是大智慧大
福报,真正的大福德的人也是大智慧的人。智慧没有开发,是因为福德不够,大智慧的福德从哪来的?是践行来的。所以见地、修证、行愿三位一体,缺一不可。
我们太一法是借心智的洞察力来奠定空性的见地,即太一之性,以便“离于四种极端和八种心意造作”。
太一道的修行体系中,“四种极端”与“八种心意造作”是指心性修炼的障碍,需通过“心智洞察力”破除,以证悟“太一之性”(即先天一炁的虚灵状态)。
一、四种极端:对二元对立的执着
镜心道长说,太一道的“四种极端”源于道教宇宙观中的阴阳辩证思想,指修行者因执着于对立观念而偏离“太一之性”。具体包括:
有与无:
执着于“存在”(有)或“虚无”(无),未能体悟“太一之性”超越有无的虚灵状态。
同与异:
强分万物同异,忽略万物皆由太一祖炁演化(太初→太素→太极),《太一生水》强调“太一生水,水反辅太一”,揭示宇宙本源的动态统一性。
是与非:
陷入善恶、对错的分别心,违背道教“和光同尘”的修行原则。太一道主张以“守中致和”调和阴阳,超越是非对立。
生与灭:
执着于生死轮回的假象,未达“太一之性”的永恒境界。太乙救苦天尊的“青华长乐界”即象征超越生灭的终极归宿。
二、八种心意造作:心性迷失的根源
镜心道长说,“八种心意造作”是我们太一道对人性执着与妄念的归纳,具体表现为:
贪欲: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渴求,如《心说》所言“贪为心贼,损道根基”。
嗔怒:因执念引发的怨恨,需以“太乙水法”净化心火(对应肝木失衡)。
愚痴:不明太一之性,如《道学基础》指“迷于表象,失其本真”。
傲慢:自恃修行境界,违背“虚静谦和”的修道准则。
疑障:对法脉传承或自身根器的怀疑,阻碍先天炁的贯通。
邪见:偏离太一正法,如迷信神通或术数,忽略心性根本。
执着:固守修行表象(如打坐时长、符咒形式),未悟“无为而化”的真谛。
分别:强分高低、净秽,如《庄子·齐物论》批判“以己度物”的狭隘认知。
镜心道长说,太一道的“空性”并非佛教的“缘起性空”,而是指先天一炁的虚极状态。
“四种极端”与“八种心意造作”的破除,本质是通过心智洞察力回归太一之性——即先天一炁的虚灵状态。最终实现“内修金丹,外应天尊”的圆满境界。正如《心说》所言:“心合太一,则万法皆空;炁贯三才,则八执自消。”
至于如何通过“心智洞察力”破除心性修炼的障碍,以证悟“太一之性”,镜心道长说,我们可以经常诵读两部道教经典:
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
《灵宝定观经》
这两部经文,我们将在直播课中来详细讲解。
镜心道长,全真龙门玄裔,太一法脉传承人。微信:jxdz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