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》第三讲,老君为什么向元始天尊称臣
镜心道长接着为大家逐句解析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》
原文:
是时太上老君。身离玉座。步蹑莲花。真人侍於左右。玉女扶於曳裾。至天尊前。奏曰。臣等蒙师开化。受福天堂。施功无极。恩不可量。臣观三界之中。苦海之内。无量众生。横遭厄难。罪网牵缠。异类羣情。难逃生化。臣不可住於太清。欲仗威光。分身三界。救度羣情。唯望至尊。观心慈愍。
我们还是按太一道门的诵读方法,在诵读前,结太一指,链接天尊,修持太乙净土,然后诵读此段经文。
我们看这段经文,是描述太上老君向元始天尊请愿救度三界众生的场景。这里,为什么老君要向元始天尊请愿呢?镜心道长说,这是因为,元始天尊作为道教至高神,象征宇宙本源与法门合法性。
这个合法性是很重要的,就像我们太一法脉,我们的合法性,就来源于太乙救苦天尊的师承授受。
太上老君作为三清之一,主动请缨救世,体现“师道传承”与“慈悲应化”的双重角色。为我们做了榜样。
太上老君以“臣等蒙师开化”表明救度需遵循师承与天道法则,其请求本质是向元始天尊“借权”,确保救度行为符合道教“承负”与“因果”的宇宙规律。
为什么老君说三界是苦海之内呢,三界众生的苦难根源是什么呢?这是罪业牵缠:众生因贪嗔痴等业力陷入“苦海”,形成“罪网”束缚(如杀生、邪淫等因果报应)。
所以老君很着急呢,要亲身通过化身分赴不同维度,以“威光”破除业障、接引解脱。这是显示了太上老君的慈悲之心。
我们在读这段经文时,要注意,有两个意象,一是太上老君的“步蹑莲花”象征我们学道修行,需以清净心性为根基,这是因为莲花在道教中代表无染道体,只有心性清静才能得见。
第二个意象,老君“不可住於太清”的抉择,警示我们修道,不可独善其身,需以济世度人为己任,积累阴德以证道果。
下面镜心道长来为大家进行详细的经文解读:
- “是时太上老君。身离玉座。步蹑莲花。真人侍於左右。玉女扶於曳裾。”
镜心道长说,此句描述太上老君的行动与仪仗,展现其尊贵地位与救度决心。
“身离玉座”:玉座象征太清境(道教三清天之一)的至高权柄,老君主动离座,表明从静定中发愿救世,体现“慈悲应化”的主动性。
“步蹑莲花”:莲花在道教中象征清净无染,脚踏莲花暗示老君以纯净道炁降临法会,同时呼应太乙救苦天尊的九色莲台救度法门。
“真人侍左右,玉女扶曳裾”:真人与玉女作为随侍,代表天界神仙体系的协作,亦象征“阴阳调和”的修行法则。
- “至天尊前。奏曰。臣等蒙师开化。受福天堂。施功无极。恩不可量。”
镜心道长说,老君为什么要对元始天尊称臣称师呢。这是因为,三清本质同源,但分工不同。元始天尊为“本源”,老君为“显化”,二者实为同一大道的不同面向。
老君称臣的举动,可理解为“显化身”对“本源”的回归与致敬。称臣的行为并非“地位低下”,而是对道教“尊卑有序”宇宙观的体现。元始天尊作为“道”的本体,象征不可逾越的规则;老君作为执行者,需通过称臣确认救度行为的正当性。
“蒙师开化”:强调元始天尊作为道教至高神的教化权柄,老君虽为三清之一,仍以弟子身份请示,体现道教“师道尊严”的修行伦理。
后面详细的经文解读,我们在直播课上来学习。
我们要明白一点,对于道家来说,任何法术神通,法脉之精,都是来源于传承,不是无中生有的。
老君向元始天尊请示,表明道教救度体系需遵循“道法传承”的层级性。修行者若欲济世,需先得师承、明法理,不可妄自行事。